找到相关内容48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、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

    ,于道中互为父母,亲疏何定?”《广弘明集》卷13载法琳的《辩正法》中也引佛经言:“识体轮回,无非父母;生死变易,三界孰辨怨亲?”   [21] 伪经,是指...rdquo;。三国时的康僧会在所译的《察微王经》中更是直接使用了“魂灵”一词,认为“魂灵与元气相合,终而复始,轮转无际,信有生死殃福所”。因此,在汉魏时的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349232.html
  • 兜率上生道次第

    畜生食时;夜,鬼神食时。’佛断因,令同三世佛故,日午时,是法食时也,过此以后,同于下,非上食时,故曰非时。”《四分律》卷十四、《五分律》卷八等所载,迦留陀夷比丘于傍晚时分入罗阅城乞食,由于光线...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》中的事法、称名、皈依、忏悔、发愿、观想等。有了信、愿、行三资粮,再依据《上生经》佛陀的教法修持,无一不得贤劫千佛、弥勒菩萨及诸天众的接引而上生兜率天宫。亦可以依“上海...

    慈德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549415.html
  •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

    地方,對「阿賴耶識」一詞的語源有所交代,當然是自然不過的了。   <心意識相品>中說: 於生死彼彼有情眾中,或在卵生,或在胎生,或在濕生,或在化生,身分生起。於中,最初一切種...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陳一標 提要   阿賴耶識,梵文作aalaya-vij~naana,意譯為「藏識」;在識之外,肯定有潛在的阿賴耶識存在,是瑜伽行派思想的特色之一。...

    陳一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549687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一)

    何生于地狱等中?”佛言:“大药,众生临终之时,福业资者,弃本之视,得天妙视。以天妙视,见六欲天,爰及,见身摇动,见天宫殿及欢喜园、杂花园等,又见诸天处莲花殿,丽*侍绕笑谑嬉戏,众花饰耳服憍奢耶,...无色,不可现色。如是如是,此识成就色身,所谓因眼见色,所有识智,因眼见色者,实无有色,因耳闻声者亦无色,因鼻闻香者亦无色,因舌知味者亦无色,因身觉触者彼触亦无色,因意有诸大者彼亦无色。所有知者亦无色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84993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研究论著汇要(1)

    立身”(《孝经》)。儒家谈孝道,深入人心,谁敢倡异议,必然要受到谴责。佛教却别有说法,佛书说,“识体(灵魂)轮回,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人间、天上)无非父母,生死变易,三界(一欲界——上为...。三谓杨炫之素喜佛事,听达摩托车说法。而不知炫之为反对佛教之人,唐初傅奕引之入《高识传》,(见《广弘明集》卷)必不致向达摩卑辞求法。四谓达摩死后,宋云自西域归,于葱岭遇见。则此实不见于宋云《行记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750036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上)

    曼荼罗。   支分生之曼荼罗之两种   『大日经疏』第三具缘品疏云:「今欲说曼荼罗图位故,还约佛身上中下体,以分部类,自脐以下现生身释迦,示同人法及二乘种种类形色像威仪...具三谛或云一道无为之境界,乃至佛之境界不可不可说之论等息诸戏论寂灭绝离之境界,在真言密教则被视入道初门。其理为何?   显教修行菩萨证寂然境界理时,依实相发展之理则必然会更进一步向真言密教之证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250404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中)

    一切杂染之法。证得清净法界等流教法。义持者由得此持。于一字义中悟百千无量修多罗行。演说逆顺自在。三摩地持者由此持故。必不散动三昧现前。悟无量百千三摩地门。悲增菩萨。故于以愿受生。不被烦恼随烦恼坏其...,乃观想从口出、入于脐而融入心中。  五.如鬘诵者,乃转动心间种子字周围之咒鬘,专一观想各咒字。  .集中语之唪诵者,乃将心集中于所诵咒之声。   若具上根者观想本尊,已无须次第行之,只须诵一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250405.html
  •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(下)

    以是义故,《深密经》卷第一〈心意识相品〉中如来亦首先建立阿赖耶识,并说出了一切有情生死等皆依阿赖耶识为根本,以及有情色根不坏,结生相续,皆因阿陀那识执受而成。同时亦讲出了眼等转识亦依阿陀那...)。10、否定有人我的存在。[34]   部派佛教的学说,虽有时也涉及到法空思想,但其学理毕竟是肤浅的,极不究竟。   (二)中观学派的形成   佛灭度后百年至七百年间,南印度有龙树菩萨出(关于龙树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950421.html
  •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

    本意,只是求智,所以发明一种最高的哲理出来。”他认为,佛教中虽也还残存着“升沉”等宗教的残留物,但“终是哲学中间兼有宗教,并不是宗教中间含有哲学”。因此,“佛法只与哲学家为同聚,不与宗教家为同聚。...他认为,“惟有佛法,法中之王,此语不诬,至斯益信。”(杨文会《等不等观杂录》卷)可惜他没有留下专门论述佛教的著作,无法深入了解他的佛学思想。但我们从梁启超对夏氏的推崇备至中可窥得一二。梁氏说:“他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151000.html
  • 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

    或後三,或从之高层降至低层,或由低层升至高层,完全取决於所作诸业之影响。换句话说,善业多,就会轮回至高层,恶业多,就会轮回至低层。这种完全以道德行为标准来决定来生之去向的因果论,是一种植基於... 可以说是这层意思的引申。「因缘」之说,是构成佛法(dharma)的要素之一,与四圣谛、八正道、三法印、五蕴、道、业报、烦恼、轮回等观念构成佛教的核心教义(先锋佛学注:错了,轮回不是佛教的核心教义,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951030.html